

有機肥|摻混肥---蘋果春季施肥技術要點
發布時間:
2019-04-12
一、春季施肥原則
一是測土配方施肥。有條件的果農,可以對果園土壤進行大量元素、微量元素及有機質測定,根據果樹需肥規律制定高效施肥方案。二是配施有機肥和無機肥結合,補充微量元素肥。長期施用畜禽類有機肥的果園改用優質堆肥或生物有機肥,提倡有機無機配合施用;依據土壤肥力條件和產量水平,適當調減氮磷化肥用量;注意鐵、鋅和硼的配合施用。三是施肥與水分管理有機結合。四是施肥與合理修剪、覆草、覆膜、自然生草和起壟等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相結合。
二、春季施肥建議
蘋果需肥特性:蘋果樹對礦質營養元素吸收量鈣>鉀>氮>鎂>磷。氮、磷、鉀是蘋果生長必須的、也是構成果實的主要礦質營養,消耗量大,需要持續周期性補充。鈣和鎂主要存在于根莖葉中,果實中含量很少,并且土壤中鈣和鎂的含量較豐富,不需要每年施用。微量元素養分硼、鋅、鐵、錳、銅、鉬也是蘋果生長必須的營養元素,鋅、硼和鐵是最需及時補充的養分。果樹對氮的需求分為三個時期,從萌芽到新梢加速生長為大量需氮期;從新梢生長后期到果實采收前為穩定需氮期;從果實采收后到落葉前為氮素貯備期。蘋果樹周年營養對磷的需求平穩,基本無高峰和低谷;對鉀的需求量以果實膨大期最多。生產100kg蘋果吸收氮0.3kg,磷0.08kg、鉀0.32kg。
1、在去年秋季已經施足基肥的果園,春季及早追肥。對于旺樹,在花芽分化期和果實膨大期施用50%的氮肥;對于弱樹,秋季基肥中施用30%的氮肥,50%在3月份開花時施用,其余20%在6月中旬施用。70%的磷肥秋季基施,30%磷肥可在春季施用;40%的鉀肥作秋季基肥,20%在開花期,40%在果實膨大期分次施用。
2、果園中要多施有機肥,土壤有機質含量應達到20g/kg-30g/kg。幼齡樹,每株施優質有機肥40-50公斤,追施氮磷鉀三元復合肥0.25-0.4公斤;初果期樹,每株施優質有機肥50-70公斤,追施氮磷鉀三元復合肥0.6-1公斤;盛果期樹,基本上按產量每公斤蘋果施0.5-1公斤有機肥,有機肥以羊糞、雞糞為主;每株施1.5-3公斤氮磷鉀二元復合肥;生長季節進行3-4次葉面噴肥。
3、注重鉀肥多施,減少發病率。紅富士是喜鉀品種,據多年試驗,偏施氮肥的蘋果腐爛病發病率為80%,而施鉀多的樹發病率只有4%,因此應提倡紅富士蘋果結果樹多施鉀肥。
4、減少氮肥施用量。對氮肥反應敏感,稍一過量,即引起旺長,樹勢轉虛,影響成花、結果、著色,并且易感染腐爛病。據試驗驗證,紅富士每生產100公斤果實,全年僅需0.35-0.5公斤純氮,比一般蘋果品種大約少一倍。
5、未在秋季施肥而土壤缺鋅、硼和鈣的果園,在春季時,每畝施用硫酸鋅1-1.5kg、硼砂0.5-1.0kg、鈣肥30-50kg,與有機肥混勻后在早春配合基肥施用,此外在果實套袋前結合噴殺菌劑噴施3-5 次葉面鈣肥。
要點,施用,果實,有機肥,蘋果,施肥,公斤,氮肥,生長,秋季
相關新聞
2022-10-15
什么叫有機肥 有機肥是什么肥料?
東北有機肥俗稱為東北農家肥,主要是以各種動物、植物殘體或代謝物組成,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營養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。有機肥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類,分別有農業廢棄物、畜禽糞便、工業廢棄物、城市污泥等。
2021-03-10
大力發展智慧農業 助推農業現代化
一是加強重點項目建設,圍繞重點領域、重點產業實施一批智慧農業重大項目工程,加強智慧農業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,總結經驗,建立可復制、可推廣模式。 二是相關部門類比農機購置補貼政策,對智慧農業技術產品和應用主體給予政策性補貼。 三是加大技術標準建設力度,快速建立包括數據標準、產品標準、市場準入標準等團體標準,并積極推動國家和行業標準建設,建立國家和行業認可的第三方產品、技術檢測平臺。 四是政府部門加強農業數據的收集和整合,并在一定范圍內開放相關數據,建立共享機制。 五是強化人才隊伍建設,引導教育機構在高校研究生課程中開設智慧農業相關課程;鼓勵信息領域人才進入農業領域開展相關科學研究與應用推廣;積極開展技術培訓,建設懂技術會操作的智慧農業推廣隊伍。
2021-02-24
大棚里“種”出幸福好日子
人勤春來早,新年不停工。農歷正月初二,年味正濃,在金塔縣大莊子鎮大莊子村寬闊整潔的鄉間道路上,不時有村民開著三輪車趕往溫室大棚。 大莊子村日光溫室瓜菜種植基地里,一座座翻著銀浪的白色大拱棚鱗次櫛比,一眼望不到盡頭。 走進大棚,棚里溫暖如春、綠意盎然。瓜農曾建軍一邊忙著清秧、吊蔓,一邊高興的說:“得感謝政府的好政策呀!今年,我家的2座大棚都種了西瓜,為了能在清明前后上市,賣個好價錢,現在辛苦一點也高興。”
2021-01-25
智慧農業,農業科技突破點
2011年,中國大陸的城鎮人口首次超過了農村。在人口分布和人口結構改變的同時,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拋給我們:“誰來種地?” 正因如此,目前我國農業正處于從“以人為本”的傳統農業向“以智能機械為本”的未來農業的快速轉型期。“讓機器來種地、管地”成了破解“誰來種地”發展瓶頸的出路。 無人機、智能機器人、大數據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,將使農業進入數字化、精準化、網絡化和智能化的智慧農業時代。我們可以把數據平臺看作是智慧農業的“大腦”,它通過數據應用服務和集成系統來獲取和分析數據并進行決策,從而指導農業生產。因此,未來的農民將和鋤頭、水泵說再見,因為他可以通過遠程操作來完成從播種到收獲的各個環節。
名稱:吉林省新方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
地址: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區琿春北街3566號
電話:400-6515-099 0432-62155099
郵箱:fangzheng@163.com
聯系人:劉總

關注微信二維碼

關注手機二維碼